★參觀人數 Visitor 從2007.2.1★

謝謝您拜訪我的家庭部落格,歡迎大家到留言版留言. Thank yuo!

® 即時新聞 Real Time News

2007年8月25日

我的 Family Travel at Black Hill - Day 3 Part I (Wind Cave N.P)

這個國家公園其實並不只有地下洞穴可看。地面上是標準的草原景觀,雖然以風景而言並沒有戲劇性的變化,但也有不少野生動物可看。公園裏有不少野牛,而在快到遊客中心的路邊就有一個草原狗(土撥鼠,Prairie Dog)聚居的部落,可以看到一群可愛的小地鼠嬉戲。
DSC05135

IMG_2078

James & Mason 正在研究土撥鼠的洞(其實是破壞吧!)
DSC00482

早餐後直接來到Wind Cave國家公園(風穴國家公園)。Wind Cave也算是一個石灰岩洞穴(碳酸水或硫酸水侵蝕石灰岩層而形成的洞穴),不過不太懂地質學的我,一直搞不大清楚為什麼在一般石灰岩洞穴經常可以見到的鐘乳石、石筍等石灰岩地形在Wind Cave裡幾乎見不到;取而代之的一項特色是另一種奇特的岩石形成,稱之為boxwork,極薄極脆弱的岩石片突出於洞穴的牆壁上,交錯成蜂窩狀的無數小格子。像是天然藝術品。
這就是 boxwork
IMG_2107

Wind Cave名字的由來也挺有趣。一百多年前有個少年發現此地附近的岩壁上有個小洞,他彎下腰湊近洞口,頭頂上的帽子竟被吸進洞裡去。隔天他趕緊找些夥伴一起來瞧個究竟,他拿起另一頂帽子想做一次示範給其他人看看他的發現,沒想到這回帽子不但沒被「吸」進洞裡,還被洞穴「呼」出的氣流吹到幾公尺之外。這個會「呼吸」的、有風的地底神祕洞穴隨著這事件被發現,也因而被名之為Wind Cave~風穴。至於洞穴為什麼會「呼吸」?主要是因為在不同時間穴裡穴外的氣壓之差異有所不同的緣故。

照片裏的正是當初被發現的天然入口,這也是風穴唯一被發現與地面相通的天然入口。長久以來也一直有強風從這個洞裏吹進吹出,我們也特地去感受那很特別的經驗。現代的遊客已經不需要從這個小洞往下鑽,國家公園蓋了幾座電梯,能讓遊客方便進出。

瞧,媽咪的頭髮被風吹動著,Mason 說好恐怖快溜.
IMG_2143

兩個小朋友都自行走路參加風洞之旅
IMG_2093

一般提起地下洞穴,總會被聯想到潮濕滴水,鐘乳石筍及蝙蝠,但這些在風穴幾乎都沒有。這裏地質的特色是洞穴頂或牆上有如蜂巢般薄片狀的Boxwork,別的洞穴或許也有,但是數量沒這麼多。以我們所參加的”Fairground” 之旅所看到的,它的甬道很狹窄,石室也遠不及寶石洞窟(Jewel Cave)來得大。Fairground 是一個中等困難度,全長約一小時十五分鐘的行程。其實並不難走,很多人帶著很小的小孩參加。洞穴裏的照片大部分照得很勉強。地下洞穴的經驗很難用照片或文字來傳達,真的是需要自己去感受的。

這是另一種叫做”爆米花”的結構,一粒粒的突起大概只比米粒大一點而已。為了保護這些地質結構,不能用手或身體去接觸這些美麗的岩石,而且只能走在鋪好的步道上。
IMG_2133


以下都是沿路看到的各種的Boxwork結構。
IMG_2119

IMG_2105

IMG_2096

  Wind Cave在地底下綿延的洞穴有53英哩長,是世界上第七長的天然地道。一般遊客可以依照個人時間、行動能力,從好幾種難易有別的cave tour中做選擇,由國家公園導遊帶你進洞穴。在洞穴深處,導遊切掉了電源開關,讓大家領會一下total dark 伸手不見五指的絕對黑暗,究竟是什麼感覺!

想看更多照片 ? 請拜訪我的相簿

Click Here to Read More...詳全文

我的 Family Travel at Black Hill - Day 2 (Mommoth Site)

經過漫長的旅途,傍晚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附近有個叫Hot Springs的小鎮,看地名就可以猜出是個溫泉勝地,一百多年前兩個印第安部族還曾為了爭奪這個溫泉美地而爭戰。據說鎮上有個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溫泉游泳池。(嘿,又是個「全世界最大」的號召!)我們雖未放慢行程的腳步去享受溫泉浴,但在另一個先前計畫的「長毛象穴」---- Mammoth Site,一家大小三個人倒是逛的興味盎然,因為兒子最喜歡的動物就是 -- ELEPHANT!!

  Mammoth Site是個頗具重要性的古生物考古據點(paleontological site),1974年在一個建屋工程中偶然被挖掘出來。兩萬六千多年前這個地點形成一個凹槽狀的地形(sinkhole),進槽中喝水的動物們爬不出滑而陡峭的槽緣,困在陷阱般的凹槽裡面,活活餓死。有連續好幾百年的時間,這處凹槽前前後後總共困住了五十幾隻長毛象(這只是目前挖掘出來的數目,但保守估計可能有至少一百隻的長毛象死在這裡),以及多種其他動物。說它是個長毛象墳場,一點也不為過。


James & Mason at Mammoth site enter
IMG_2043


長毛象化石(一)
IMG_1984


Happy ! Happy !
mommoth-co2


長毛象化石(二)~正面頭部
IMG_2013



 對於考古學家而言,想當然耳這是個研究寶庫;不過對一般遊客而言,我覺得mammoth site特別的地方在於它開放參觀的方式 -- 保留考古挖掘的「案發第一現場」-- 換句話說,數不清的象骨化石通通被留在原來的沙堆岩層中;若因研究需要非得取出不可,便以人造纖維製成的模型代替原化石,以標示其原始位置。被留在考古現場的象骨,與博物館化石相比,讓人感覺更加接近遠古時代自然世界的過程。


長毛象化石(三)
IMG_2012


各種長毛象的介紹
mommoth-co


長毛象化石(四)
IMG_2016


想看更多照片 ? 請拜訪我的相簿

Click Here to Read More...詳全文

2007年8月24日

我的 Family Travel at Black Hill - Day 1 (前言)

計畫這趟旅行沒有花很多時間,臨時決議趁兒子開學的前二個禮拜假期,一家人一輛車塞滿了行李主麵鍋毯子,週日晚上便往西北邊開去。以世界知名的雕像山Mount Rushmore為定點之一,鎖定16號與90號兩條公路一探South Dakota州。

 以前曾聽英文兒歌Home on the Range:Oh! Give me a home, where the buffaloes roam……..並不確定buffalo是什麼;當然知道翻譯成野牛,但是將美國西部拓荒農場與當時唯一知道的亞洲水牛這兩種圖像連接,總覺得好像不大對勁。等到這回見到了活生生的英文裡所謂的buffalo,才搞清楚此野牛非彼水牛,這裡的buffalo指的是北美洲特有的野牛,又叫做bison,與亞洲或其他地區的水牛是極不同的種類。

偷懶睡覺中的Buffalo
DSC00384
途中裝可愛搗蛋的Mason
DSC00517

這回走的South Dakota州,加上經過幾個大草原州,曾經是美洲野牛與印第安人的原鄉。美洲野牛據說是(在長毛象絕種之後)北美洲最大的哺乳動物,比一般牛的體型巨大,深棕色,背有點駝,下頜還跟山羊一樣有小鬍鬚,毛極長皮極厚,十分耐寒,在嚴冬一片廣大雪地裡也能靠著挖掘找到食物。也因此美洲野牛可以說是當年印第安人所倚賴的最重要生計--肉可以吃,牛骨可以做器具,毛皮可以做長袍禦寒。北美洲的bison在全盛時期,「牛口」據說高達四、五億隻。我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否可靠,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印第安人與拓荒白種人與美洲野牛也許短暫和平共存也許時有爭戰的19世紀中葉,美洲野牛尚有四千萬隻。然而非常誇張的是,到了19世紀末,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時間,美洲野牛僅剩區區數百隻,幾近絕種。原因也許是多重的複雜的:也許是市場的炒作使得野牛皮在某個時段成為熱門商品;又比方說,原本一個印第安婦女一個季節可以製造十件野牛皮革袍,後來冷凍運輸技術的進步使得製革可以大量生產。加上種種複雜的政治與種族迫害等原因(野牛既是印第安人的生計,政府鼓勵屠殺野牛相對的就是提高白人在印第安戰爭中的優勢),一種溫和的動物,一個興盛的物種,竟然可以被人類在短短數十年內摧殘到這個地步。

 不過,跟印第安人被強勢主流文化與人種征服、收編,乃至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進退兩難的窘境比起來,美洲野牛的故事也許還算有個善終。20世紀初,開始有了一些繁衍並保護美洲野牛的私人保育活動,而後先後設立的幾個國家公園,成為今天保育美洲野牛的方舟。我們這次經過的好幾個國家公園,都可以看到當年倖存的美洲野牛的子孫們在草原上優游漫步,像Wind Cave National Park、Custer State Park、Badland National Park,以及我們已經拜訪過的黃石公園,都是野牛分布的地方。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據估計,今天的美洲野牛數量約有15萬隻,不再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今日的Black Hills山區是非常熱門的觀光地區,可能是因為Mount Rushmore炙手可熱的名氣,也可能是因為觀光點十分密集,光是國家級的景點與公園就有三個之多。(我們住的Texas也不過只有二個國家公園!)因此各個山區小鎮渡假旅館密佈,山區內以保育美洲野牛著名的Custer州立公園也分布很多很不錯的露營地與渡假別墅。我在想Mount Rushmore與這個「黑山丘」地區每年不知為South Dakota賺進多少觀光收入?據說觀光業在這個州是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收入,每年湧進的觀光客與州民的人數比例是全美最高的。

  19世紀中葉,Black Hills山區在政府與印第安人所訂定的和平條約中仍屬印地安人的領地範圍,然而在1874年,關於該山區產金的謠言被證實之後,來自各方的壓力開始逼迫美國政府否認、取消原先與印第安人訂定的條約,想要將這個山區的地權、控制權從印第安人手中奪走。金山在彼,怎可讓非我族類坐擁?當年芝加哥的報紙社論即這樣寫著︰"Pleasant as be the pastures in which [the Indians'] children have sported, and the slopes that hold the bones of their dead, they must leave them for the land of the stranger, and stand not upon the order of their going. There is gold in the hills and rivers of the region, and the white man desires to take possession of it." 之後沒幾年的時間,印第安蘇族(Sioux)的反抗勢力與美國政府軍隊槓上,雖在1876年的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大獲全勝,但印第安人終究不敵有後台有組織的國家暴力機器,整個Black Hills山區遂成為白人的勢力範圍。在那幾年爭戰當中,Sitting Bull、Crazy Horse等人都是著名的印第安英雄。

Click Here to Read More...詳全文